旅游旺季臨近,山西省大同市文物局的專家們因擔心恒山懸空寺游人過多而大傷腦筋:這座歷經(jīng)千年、懸于半空的古寺是否能經(jīng)得起每日3000余人的登踏?古建筑專家柴澤俊等人為此展開調(diào)查,結(jié)果大出意料!本片以懸空寺的“結(jié)構、位置”為線索,一步步破解懸空寺的懸掛、不朽、承重之迷,最終揭開了這座古寺“千古懸空”的迷團。它既不宏大,也不華麗,卻超越了地球的引力,懸在空中。它的高度令人恐懼!1500年來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山崩、地震、雨水侵蝕,它始終屹立不倒。
站在這個60米高的懸崖上往下看,就好像是站在一個20層樓的樓頂往下看一樣,真的是感覺很玄呀!我想任何人到了那恐怕腳底下都會發(fā)軟的。喜歡旅游的朋友可能已經(jīng)看出來了,這個地方是一個我們國家非常出名的旅游景點,它就是山西大同渾源縣的懸空寺。那么這座寺廟年代非常久遠,據(jù)說喜愛它的人是越來越多。游人越來越多的話,恐怕這座千年古寺的保護工作就會越來越難。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懸空寺、懸空寺,顧名思義,它不僅僅是建造在距離地面60多米高的懸崖上,而且它整個的建筑都是懸在半空的!
雨成災只好建寺在懸崖
但是,除了因地制宜之外,到底還有其它什么緣故要把懸空寺建在這千尺峭壁上呢?原來,以前這里是南去五臺、北往大同的交通要道,懸空寺建在這里,可以方便來往的信徒進香。其次,渾河河水從寺前山腳下流過,常常暴雨成災,河水泛濫,人們以為有金龍作崇,便想到建浮屠來鎮(zhèn)壓,于是就在這百丈懸崖上懸空修建了寺院。
大風烈日無損于懸空寺
別看輕這殿宇小巧玲瓏,內(nèi)里卻大有乾坤。沿著窄小的樓梯直上,沒想到還有一間半石窟式的佛堂,雖然佛像在微弱的光線下,顯得有些殘舊,但它那莊嚴的神態(tài),卻仍令信徒們感到〖有佛而心定〗。這里的山勢好像一口掛起來的鍋一樣,中間凹了進去,而懸空寺恰好建在鍋底。這種有利的位置,使得塞外凜烈的大風不能吹襲懸空寺。此外,寺院前面的山峰又起了遮擋烈日的作用;據(jù)說,在夏天的時候,每天只有3個小時的陽光照射懸空寺,難怪它能夠歷經(jīng)了千多年風雨甚至地震,迄今仍然牢牢地緊貼在峭壁上。
懸空寺距地面高約50米,懸空寺發(fā)展了我國的建筑傳統(tǒng)和建筑風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值得稱“奇”的是,建寺設計與選址,懸空寺處于深山峽谷的一個小盆地內(nèi)全身懸掛于石崖中間,石崖頂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傘,使古寺免受雨水沖刷。山下的洪水泛濫時,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減少了陽光的照射時間。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是懸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懸”是懸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閣40間,表面看上去支撐它們的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實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所以有人用“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來形容縣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撐在堅硬巖石里,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懸空寺的“巧”體現(xiàn)在建寺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狀態(tài)布置和建造寺廟各部分建筑,將一般寺廟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體的空間中,山門、鐘鼓樓、大殿、配殿等都有,設計非常精巧。寺內(nèi)有佛像八十多尊。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覽懸空寺后,在石崖上書寫了“壯觀”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稱懸空寺為“天下巨觀”。
來源:山西旅游 編輯:肖亭